印江自治县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z6尊龙登入

当前位置: z6尊龙登入 > > 印江县情
印江自治县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位于梵净山西麓,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地跨东经108°17′52″~108°48′18″,北纬27°35′19″~28°20′32″之间。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多山少平坝地区,95%地区为山地。

(二)气候 

印江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资源较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均气温16.8℃,日照时间长达1255小时,年有效积温4144—5253度之间,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武陵山区小气候的十分明显,为贵州省多雨区之一,且雨热同季,对农业有利。

(三)降水 

印江地势东高西低,一般海拔在40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东部梵净山2493.8米。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mm左右,雨量分布不均,季节差异大,持续性降水少,多属于间歇性。全年降水量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主要集中在汛期即4-10月。历年最大降水量1621.6mm,历年最少降水量678.7mm,最大日极端降水量251mm(2011年“9.18”洪灾中的降雨量)。

(四)土壤

全县主要土壤类型为山地灌丛草甸土类、山地黄棕壤土类、黄壤土类、石灰土类、紫色土类、潮土类、水稻土类,共7个土类,21个亚类,47个土属,92个土种。全县土壤习惯耕地面积279330亩(田178005亩、土101325亩);航测耕地740312亩(含灌溉水田173805亩、望天田182799亩、旱地383515亩、菜地193亩),后备耕地8028亩。农用地合计748340亩,占土地总面积25.48%。

(五)水利

全县已建有蓄、引、提水利工程226处,有效灌溉面积8.28万亩。

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总体情况:2013年全县实现农牧业总产值258514万元、同比增长10.7%;完成农业增加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16.9%。

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常年粮食产量14万吨以上。2013全县完成粮食总播面55.78万亩,同比增长2.11%,实现粮食总产12.3万吨,同比下降3.63%;油菜播面12万亩,油菜籽总产1.4万吨。实现茶叶总产量6100吨,实现产值7.1亿元;水果总面积达8.52万亩,其中投产果园5.53万亩,全年实现产量上5.46万吨,总产值1.12亿元;蔬菜种植16万亩(其中:早春蔬菜5万亩,无公害早熟蔬菜1万亩,专业菜地0.4万亩,辣椒5万亩),预计全年实现产量18.06万吨,实现产值3.6亿元。

 

(一)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截止目前,木黄食用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投入资金1.555亿元,完成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冷链物流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流转0.4万亩,建成集中连片生产基地6个,集中生产加工厂房7个,已具备6000万棒(袋)的生产能力,棒贮藏冷库8座(1500立方米),菌种厂2个。园区总产值已实现2.35亿元,销售收入1.32亿元,销售利润0.65亿元。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已投入资金1.75亿元,完成土地流转0.6万亩,新建生态茶园5000亩,改造茶园5000亩,茶树无性系良种率达100%,主导品种覆盖率100%。与重庆腾德公司签约建设资金2亿元。完成农产品检测中心地面硬化、实验大楼、冷库、行政办公楼、员工宿舍等土建工作。已实现茶叶总产值2.23亿元,销售收入1.02亿元,销售利润0.45亿元。

(二)“三个万元”工程。我县紧紧围绕铜仁市委、市政府“三个万元”工程任务,落实“万元田”1.03万亩,“万元山”1.04万亩,各乡镇分别落实“万元田”、“万元山”示范点各1个,“万元田”示范面积200亩以上,“万元山”示范面积500亩以上。我局创建了中坝夫子坝,朗溪镇孟关2个“三个万元”工程县级示范点,完成板溪食用菌标准示范园建设。全县实施“三个万元”工程以来,实现总产值4.26亿元,实现总收入2.25亿元,实现利润0.85亿元,带动农民2.1万人。

(三)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优化中,已明确了以“茶叶、果蔬、生态畜牧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提出了“11234”产业空间布局(即1亿棒食用菌、10万亩经果林、200万只绿壳蛋鸡、30万亩核桃、40万亩茶叶),2013年全县完成各类产业结构调整38万亩,其中茶叶3.63万亩、蔬菜16.27万亩(含辣椒种植5.7万亩)、饲草种植1.03万亩,定植经果林0.22万亩,种植中药材0.3万亩,种植绿肥2万亩,完成花生种植1.4万亩,油菜12万亩,其它1.15万亩。实现粮经比4.2:5.8。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其中,2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流转面积1万亩,“三个万元”工程流转2万亩。目前已拥有食用菌生产规模0.5亿棒、经果林8.52万亩、绿壳蛋鸡100万只、茶叶28.8万亩、核桃10万亩。

1、果蔬产业。蔬菜种植16万亩(其中:早春蔬菜5万亩,无公害早熟蔬菜1万亩,专业菜地0.4万亩,辣椒5万亩),预计全年实现产量18.06万吨,实现产值3.6亿元;新增水果面积0.2万亩,水果总面积达8.52万亩,其中投产果园5.53万亩,预计全年实现产量上5.46万吨,总产值1.12亿元。在新业梵净山公路沿线打造观光桃园。

  2、茶叶产业。2013年度建设任务4万亩,完成新植茶园4.28万亩,其中2012年冬植茶园面积4.13万亩,2013年春植茶园面积0.15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6100吨,实现产值7.1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630吨,总产值4.56亿元。完成间作面积10.71亩,占任务数的107%。其中:间作花生1.79万亩、间作黄豆1.69万亩、间作辣椒4.01万亩、间作蔬菜1.56万亩、间作其它作物1.66万亩。

(四)农业产业化。2013年新增专业合作社30个,新增各级重点龙头企业30家,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截止目前,全县先后注册登记各类专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220个,共注册资金2.18亿元。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企业自有原料基地11.3万亩,有各级重点龙头企业6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26家、县级37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3618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8900万元,税金250万元,带动农户5.6万户,农户增收总额4586万元。

为了抓好我县农产品市场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我县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拓展网络销售领域,促进我县特色产品由传统销售向电子商务销售转型。2013年8月淘宝网“特色中国•印江馆”正式开馆,组织参加了2013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铜仁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3年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2013中国•武陵山区(铜仁)首届农产品交易会活动和第二届梵净山印江金橘节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宣传,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解决了供求信息不畅。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基地和市场的茶叶、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今年以来送省市检测中心7次79种次,检测46次1016种次,未检测出农残超标。一年来,加强对电子监控网点进行监督和指导,现已检测上传808个品种次,合格率98.6%。一年来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三品一标”无公害茶叶认证4万亩、无公害蔬菜认证0.5万亩。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建设项目已完工,正在进行仪器设备的采购和后续验收工作。今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685人(次),检查农资市场132场(次),检查经营户612户(次),企业4家,办理“三杂”种子备案登记证418份154个品种,农药备案161个品种。一般程序立案3件,现均已结案,涉及经营户3户,涉案人员3人;收缴涉案种子34公斤,涉案肥料3000公斤,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今年以来,未发生因为假劣种子、农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六)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完成了基层农技体系项目建设,待迎接验收;实施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设,完成验收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实施了我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站建设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仪器设备采购完成;完成了我县植保工程项目建设,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已投入使用。通过项目实施,改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全年实施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开展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20万亩。

(七)新农村建设。2013年实施3个省级“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完成4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任务。完成1200户户用沼气池建设,完成小型沼气建设4个、大型沼气2个;实施乡村服务网点6个,完成农村清洁工程2个。切实改善了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在11月,我县朗溪镇河西村成功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

(八)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和农业项目工作。今年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招商引资企业4家,签约金额3.8亿元,到位资金1.2亿元。2013年我局共编制了粮食高产创建、良种补贴、阳光工程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土地开发、乡村服务网点、乡村清洁工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农村能源项目、大中型沼气池建设项目等24个,总投资189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609万元。重点完成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了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站建设项目、印江植保工程、朗溪甘川农业土地开发等项目,目前各项目均已通过了县级验收,沼气、阳光工程、粮食高产创建等已通过了省市验收。

动态要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