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印江看看传承200多年的​窑罐技艺 -z6尊龙登入

当前位置: z6尊龙登入 > > 民俗风情
走,去印江看看传承200多年的​窑罐技艺

   窑罐制作:窑罐制作是把白鳝泥、高岭粘土碾成细末,经沉淀、跺泥、捏坯,再置于转轮上拉坯成型,又经蔫水、施釉、晒干、入窑煅烧、出窑等,泥巴便成了窑罐。窑器分祭祀、赏玩、生活三大类。祭祀类有方鼎、香炉、化纸钱炉等;建筑装饰类有五脊六兽、琉璃瓦等;赏玩摆设类有狮子、猪、牛、鸡、兔、鱼等;生活类有水缸、酒坛、腌菜罐、扑水罐、盐罐、油罐、茶罐等60余种。

  窑罐是印江土家人对“砂陶”的俗称,有史以来印江人的生活就离不开窑罐。窑罐的生产地在荥家湾,位于朗溪镇东去12里的坪阳村,海拔高度782米。这里泥土圣洁,空气清新,丰富的白鳝泥、高岭粘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窑罐艺人传习工艺,推动了荥家湾窑罐技艺的兴起与发展,书写了印江土家族民族的记忆与辉煌。

  清代(约1810——1820年),刘开河之父从湖南辰溪搬迁到坪阳村水塘定居,始建窑罐作坊传承家传技艺。因为辰溪刘家村刘氏的窑罐技艺源于四川荥经县刘氏窑罐技艺,同宗同祖师出一门,为了纪念荥经县刘氏祖师,便在邢家湾筹建窑罐厂,取名“荥家湾窑罐厂”,迄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荥家湾窑罐艺人刘祖民改进祖传技艺,烧制的窑罐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受到造型艺术专家们的好评。1992年,印江县人民政府确定荥家湾窑罐厂生产的琉璃瓦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印江文昌阁维修工程的指定产品。随后,铜仁中山寺、印江民族档案馆、木黄会师军部旧址、永义护国禅寺等古建筑维修工程中,大量使用该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荥家湾窑罐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相继开发制作了各式各样的高档产品,如蒸饭甑、蒸鸡甑、花盆、笔筒、香炉、狮子、茶盘、金鱼缸,形成了窑罐多样化、艺术化,造型上保持了地方的特殊风格,显示了窑罐制作的高超技艺,自成一家。2014年,刘祖民的窑罐制作技艺在印江第五届民族民间文艺调演·绝技绝活大赛上夺得金奖,同年12月列入贵州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左禹华  文:多彩贵州网)

  制陶人:刘祖民

  电   话:13638108585

  地   址:印江朗溪镇坪阳村荥家湾

动态要闻
网站地图